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指南与共识

  • 尿路上皮癌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膀胱癌研究协作组;

    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是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传统治疗方案,但存在毒副作用大、疗效持续时间短、易耐药等问题。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因其独特的靶向机制,在晚期的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中显示出高效低毒的优势,同时在可根治性切除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围手术期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中也展现出潜在的优势。然而ADC在尿路上皮癌的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管理方面等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因此,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和膀胱癌研究协作组就有关ADC在不同阶段尿路上皮癌的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管理方面等具有临床参考意义的问题,通过会议讨论、投票形式形成共识,供全国同行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2025年07期 v.40;No.379 579-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专家意见

  • 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缝合技术及缝线选择专家共识

    于顺利;刘存东;蒋国松;陈方敏;黄桂晓;徐斌;王德林;王东;朱清毅;邢金春;顾朝辉;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单孔学组;

    腹腔镜与机器人辅助缝合技术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核心环节,其规范化操作及缝线材料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手术安全性与患者预后。为系统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技术差异与材料应用争议,本共识基于国内外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及指南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经多轮论证形成。本共识涵盖血管损伤抢救、肾部分切除、肾盂成形、膀胱尿道吻合等泌尿外科常见手术方式缝线选择标准及缝合技术要点,旨在为泌尿外科医师提供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推动泌尿外科手术标准化,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5年07期 v.40;No.379 58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论著—临床研究_肿瘤

  • 经腰入路免气囊扩张免腰桥技术在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阮海龙;陈佳炜;肖文;蒋国松;梁华庚;邢毅飞;赵军;章小平;

    目的:探讨经腰入路免气囊扩张免腰桥技术在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的技巧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4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单一医疗组收治的620例腹膜后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男320例,女300例,平均年龄(53.7±8.5)岁;其中肾上腺肿瘤391例,肾肿瘤110例,无功能肾52例,肾囊肿67例;病变位于左侧315例,位于右侧305例。620例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经腰入路免气囊扩张免折刀位后腹腔镜手术。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患者取90°健侧卧位。穿刺trocar的布局以右侧病变为例:镜头10 mm trocar位于腋中线髂嵴上1~2横指处,腋后线12肋下放置5 mm trocar,腋前线肋缘下放置12 mm trocar。左侧病变的trocar布局与右侧大致一致。患者均取90°健侧卧位,免折刀位,腋中线髂嵴上1~2横指处纵行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腰背筋膜后进入后腹腔时,中指扩张后腹腔空间,常规自背侧上极向腹侧游离腹膜外脂肪,使其翻转下垂于髂窝,打开Gerota筋膜,仔细分离直至找到病变部位,切除病变后延长镜头孔切口并取出手术标本,放置引流管。结果:620例患者均在免气囊扩张、免折刀位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病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40(21~95)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30(10~200) mL。术后中位引流管放置时间2(1~5)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3(1~5) d。620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5~36)个月,患者术后腰部疼痛感明显较传统折刀位减轻。结论:经腰入路免气囊扩张免腰桥后腹腔镜手术无须气囊扩张和折刀位,有效地缩短手术准备时间和节约经济成本,减轻患者术后腰部的疼痛感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2025年07期 v.40;No.379 593-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联合运用18F-FDG及18F-PSMA-1007双示踪剂PET/CT显像对初诊前列腺癌诊断价值探讨

    周青;于越洋;王静;沈君;徐滨;朱俊辉;陈薏帆;朱玉春;

    目的:分别研究~(18)F-FDG PET/CT显像以及~(18)F-PSMA-1007 PET/CT显像在临床初诊可疑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两者联合运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2024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96例初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分别行~(18)F-FDG及~(18)F-PSMA-1007双示踪剂PET/CT显像的数据,以最终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别分析2种显像方式SUV_(max)及SUV_(ratio)(~(18)F-PSMA SUV_(max)与~(18)F-FDG SUV_(max)的比值)在初诊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最佳诊断截值,分析SUV_(ratio)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与单一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96例患者中最终有69例确诊为前列腺癌,其余27例诊断为前列腺良性病变(前列腺增生24例、前列腺炎3例)。~(18)F-PSMA-1007及~(18)F-FDG PET/CT双示踪剂显像在诊断初诊前列腺癌时两者的SUV_(max)及SUV_(ratio)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12.97、3.56及3.42,此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924、0.669及0.855,~(18)F-PSMA SUV_(max)、~(18)F-FDG SUV_(max)及SUV_(ratio)三者对诊断初诊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7.00%、66.70%及75.40%,特异度分别为92.60%、66.70%及92.60%,准确性分别为88.54%、67.70%及79.1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77%、83.64%及96.2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53%、43.90%及58.14%,~(18)F-PSMA SUV_(max)、~(18)F-FDG SUV_(max)及SUV_(ratio)三者的AUC之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PSMA-1007 PET/CT检查对初诊前列腺癌原发灶的诊断较~(18)F-FDG PET/CT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且两者联合运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效能。

    2025年07期 v.40;No.379 597-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 血清LDH、HIF-1α水平在膀胱癌中的作用

    温强;吴浩晨;吕鹏鹏;苗文隆;

    目的:探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2018年9月—2021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3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组,另纳入同期125例体检结果为健康的人群为对照组。利用荧光探针法测定各组血清LDH的表达,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HIF-1α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血清LDH、HIF-1α的诊断、预测价值。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血清LDH、HIF-1α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LDH、HIF-1α表达均上调(P<0.05)。膀胱癌患者治疗后血清LDH、HIF-1α表达均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LDH、HIF-1α表达联合诊断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59,显著大于LDH(Z=1.982,P=0.048)、HIF-1α(Z=3.070,P=0.002)单独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组血清LDH、HIF-1α表达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组(P<0.05),二者联合诊断膀胱癌患者肌层浸润的AUC为0.974,显著大于LDH单独诊断(Z=2.020,P=0.043)。LDH、HIF-1α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膀胱癌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84.47%。LDH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为76.00%(38/50),显著低于低表达组的92.45%(49/53)(χ~2=5.495,P=0.019)。HIF-1α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为76.47%(39/51),显著低于低表达组的92.31%(48/52)(χ~2=5.073,P=0.024)。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LDH、HIF-1α表达均上调(P<0.05),二者联合预测膀胱癌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64,显著大于LDH(Z=2.102,P=0.036)单独预测。结论:膀胱癌患者血清LDH、HIF-1α均呈高表达,二者联合具有较高的膀胱癌及膀胱癌肌层浸润诊断价值,LDH、HIF-1α与生存相关,二者联合对膀胱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5年07期 v.40;No.379 603-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论著—临床研究_男科

  • 直出式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高龄高危患者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王振中;周辉;魏勇;梁浩;赵啟群;朱清毅;卜海峰;

    目的:评价直出式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transurethral front-firing greenlight laser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 FFGreenLVP)在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75岁,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较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且均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93例,其中166例接受FFGreenLVP治疗,127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治疗。收集评估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损失血红蛋白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评价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汽化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更改手术方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FFGreenLVP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68±7.79) min、检测冲洗水血红蛋白浓度结合体积计算出平均损失血红蛋白为(4.23±1.04) g、术后需要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为(4.00±0.92) d, TURP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8.20±5.98) min、检测冲洗水血红蛋白浓度结合体积计算出平均损失血红蛋白为(5.75±1.43) g、术后需要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为(3.40±0.49) d, 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随诊2组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FGreenLVP组患者术后2个月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 Qmax)较TURP组有显著改善。结论:FFGreenLVP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前列腺增生症状,值得推广。

    2025年07期 v.40;No.379 610-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预防性转流对左肾静脉受压相关左精索静脉曲张术后的效果观察

    李云飞;许桂麒;黎剑淼;黄英;张恩溥;黄桂晓;张文娟;李宝兴;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转流术对左肾静脉受压相关左精索静脉曲张术后的效果。方法: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6月因左肾静脉受压致精索静脉曲张的入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别行显微镜下左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照组)和行左精索静脉结扎术+显微镜左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转流术(研究组)。观察术后相关症状、精液质量、左肾静脉受压及左侧精索静脉复发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睾丸动脉及淋巴管均得以完整保留。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均康复顺利,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阴囊水肿,睾丸体积亦未见明显变化。研究组术后阴囊坠胀感明显减轻,至6个月时症状消失;对照组阴囊坠胀感减轻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甚至术后6个月时仍有较多病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症状。术后3个月,2组的精液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胡桃夹综合征症状全部消失;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且部分患者有所加重。术后3个月,研究组远心段肾静脉与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肾静脉的内径比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左肾静脉受压情况未见明显改善(P>0.05),甚至部分患者有所加重。术后12个月,研究组未见精索静脉曲张复发,但对照组有7例患者复发。结论: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同期预防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转流术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精索静脉曲张的复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025年07期 v.40;No.379 615-619+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多层螺旋CT睾丸动脉造影在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的应用

    田海福;刘驰;冯家劲;黄彬城;何瑞;李广永;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MSCTA)技术,观察正常成人睾丸动脉在开口端、腹膜后、腹股沟段、外环口下显影情况,为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提供信息。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多层螺旋CT睾丸动脉造影的正常男性128例,观察睾丸动脉的起源走行情况,记录睾丸体积。其中40例患者患有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行显微镜外环口下精索静脉结扎术。结果:(1)128例患者中126例双侧睾丸动脉开口的起止、走行显影完整,显影率98.44%(126/128)。88.28%(226/256)的睾丸动脉开口自肾动脉与肠系膜下动脉之间的腹主动脉前外侧壁,10.16%(26/256)的睾丸动脉开口变异,其中21根(8.20%)开口于肾动脉,1根(0.39%)睾丸动脉开口于副肾动脉,4根(1.56%)睾丸动脉开口在肾动脉水平上方。(2)128例患者睾丸动脉在腹股沟段显影清晰的共181根,占70.70%(181/256),睾丸动脉在腹股沟段无法辨认的共71根,占27.73%(71/256),睾丸动脉在腹股沟段显影与其开口是否变异无显著相关性。(3)128例患者中仅有4根(1.56%)在外环口下平面可辨认睾丸动脉走行及数量。(4)128例患者平均睾丸体积(20.25±6.32) cm~3,睾丸体积与睾丸动脉开口位置及是否在腹股沟段显影均无显著相关性。(5)40例患者行显微镜外环口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术中均发现睾丸动脉,平均为1.35根,与睾丸动脉CT显影无关联。结论:多层螺旋CT睾丸动脉造影可以无创、有效地评价睾丸动脉的正常解剖和变异,但在外环口以下平面则难以分辨。睾丸动脉的开口变异情况和在腹股沟段显影情况与睾丸体积关系尚未明确。多层螺旋CT睾丸动脉造影在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尤其是外环口下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的指导意义不大。

    2025年07期 v.40;No.379 620-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论著—临床研究_女性泌尿

  • 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同期阴道后壁修补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短期疗效评价

    关星;王飚;乔鹏;王玮;李雨清;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laparoscopic lateral suspension, LLS)及阴道后壁自体修补治疗女性盆底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的84例Ⅱ~Ⅳ度盆底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LLS。84例患者中,46例行额外的阴道后壁自体修补+会阴体成形术(阴道后壁修补组),38例未行阴道后壁自体修补术(阴道后壁非修补组)。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Ba、C、Bp点的位置。比较LLS手术前后所有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 POP-Q)评分、盆底症状量表问卷;分组比较阴道后壁自体修补与非修补的POP-Q评分、盆底症状量表问卷。结果:纳入的84例患者整体手术时间中位数110.0(90.0,120.0) min。从POP-Q评分来看:Ba点中位数从2.0(1.5,2.5) cm提升到-2.0(-2.0,-1.0) cm(P<0.001),C点中位数从-0.3(-1.0,2.0) cm提升到-2.5(-3.0,-2.0) cm(P<0.001),Bp点中位数从0(-0.5,0.5) cm提升到-1.0(-1.0,-0.5) cm(P<0.001)。阴道后壁修补组手术时间中位数120.0(103.8,140.0) min,阴道后壁非修补组手术时间中位数90.0(80.0,102.5) min(P<0.001)。术前,阴道后壁修补组Bp点中位数0.25(-0.5,1.0) cm,阴道后壁非修补组Bp点中位数-0.2(-0.5,0.5) cm(P<0.05)。术后3个月,阴道后壁修补组Bp提升值中位数1.0(0.5,1.5) cm,阴道后壁非修补组Bp点变化值中位数0.50(0.0,1.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来看,LLS客观治愈率94.0%(79/84),主观治愈率95.2%(80/84)。结论:LLS可以有效重建缺陷的盆腔结构;LLS同期行阴道后壁自体修补术在短期(3个月)内可提升Bp点位置,对于重建后盆腔缺陷有效。LLS同期行阴道后壁自体修补,适用于前、中盆缺陷合并后盆缺陷患者。

    2025年07期 v.40;No.379 626-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论著—临床研究_肾移植

  • 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术前及术后血型抗体效价分析

    郭效君;乔佳佳;张羚;任栋;仝煦楠;贺雪花;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 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BOi-KT)术前及术后的血型抗体效价,为ABOi-KT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4年8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完成治疗的17例ABOi-K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肾移植供者和受者均为成年人,其中AB血型供A血型者3例,AB血型供B血型者5例,A血型供O血型者5例,A血型供B血型者1例,B血型供A血型者2例,B血型供O血型者1例,根据肾移植受者移植前的初始血型效价予以患者免疫抑制剂联合血浆置换进行术前预处理,同时监测肾移植受者术前预处理的抗体效价。结果:17例肾移植供者行ABOi-KT术后均未发生血管损伤、出血、伤口感染以及肾功能不全等相关并发症,所有供者均在术后恢复并顺利出院,目前总体健康均处于良好状态;17例肾移植受者血浆置换总次数为73次,平均血浆置换次数为(4.29±1.96)次,行手术治疗期间均予以利妥昔单抗联合血浆置换进行干预,手术当日晨所有患者的血型抗体效价均≤1∶16,手术完成后2周均≤1∶16;4例肾移植受者在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出现过敏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得以有效改善。1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未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和移植肾无功能等情况,肾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本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预处理方案和抗体效价监测,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ABOi-KT,为解决供体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此外,本研究通过血型抗体效价动态监测及创新性预处理方案的应用,为ABOi-KT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

    2025年07期 v.40;No.379 63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论著—临床研究_结石

  • 新疆尿路结石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乃比江·毛拉库尔班;阿提开木·吾布力;浩拉·别尔德别克;阿斯木江·阿不拉;哈木拉提·吐送;宋光鲁;

    目的:分析新疆尿路结石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空间分布及临床特征,为疾病防治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新疆14个地区及生产建设兵团共抽取45家医院作为研究对象,从病案室获取2023年尿路结石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ArcGIS软件绘制疾病主题地图并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45家医院共收治23 120例尿路结石患者,平均年龄(45.33±16.98)岁,主要以31~60岁年龄段为主(占64.02%)。男性占68.63%,女性占31.37%,性别比为2.19∶1,不同性别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汉族、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患者分别占52.67%、39.85%和7.48%,维吾尔族患者年龄显著低于其他民族。职业分布中农民所占比最高,为33.52%。地区分布中南疆最多占50.62%,北疆和东疆分别占38.37%和11.01%。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点分析检测出有统计学意义的12个热点和6个冷点地区。住院时间中夏季所占比重最大,占29.96%。上尿路结石22 501例,下尿路结石619例,上、下尿路结石比例为36.35∶1。上下尿路结石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尿路结石患者有较大年龄和性别比。手术方式中,输尿管硬镜碎石术(32.95%)、输尿管软镜碎石术(21.20%)和经皮肾镜取石术(15.87%)为最常见。结论:泌尿系结石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高峰为31~60岁,但维吾尔族患者中20岁以下人群所占比重较大。热点地区集中在南疆中部,冷点地区集中在北疆北部。上尿路结石更常见,输尿管硬镜和软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为最常见的手术方式。

    2025年07期 v.40;No.379 637-64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论著—研究报告

  • 脊柱外科机器人与3D打印模版辅助在脊髓栓系综合征行骶神经调控精准穿刺的应用比较研究

    梁燕青;魏艺颖;何雨婷;端政;王伯尧;徐杰;唐庆昆;陈正森;薛珺;张思聪;丁留成;卫中庆;韶云鹏;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规划、术中导航及机械臂引导穿刺的脊柱外科机器人(spinal robot, SR)辅助技术在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行骶神经调控术(sacral neuromodulation, SNM)中精准穿刺的应用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4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TCS导致下尿路功能障碍2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例、试验组12例。对照组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3D导航模板辅助穿刺,试验组采用术前建模、术中三维重建及路径规划,使用机械臂引导穿刺。统计2组骶骨CT双侧骶3神经孔影像数据差异、双侧骶3孔成功穿刺进针次数、穿刺X线曝光次数、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反应触点个数、敏感触点个数及二期转化率作为评判指标进行精准穿刺的评估。结果:21例TCS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骶骨CT提示3例为单侧缺损,18例存在中部骨质缺损,九分法评估骶3神经孔截面神经定位占比,1、4和5区神经分布占比总和左右两侧分别为86%和79.9%。试验组双侧成功穿刺进针总次数(2.92±1.38)次、穿刺X线曝光次数(1.58±0.79)张、穿刺成功所需时间(8.33±3.34) min,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89±3.37)次、(13.11±4.49)张、(22.67±7.78) min,试验组反应触点(3.42±0.79)个、敏感触点(2.58±0.67)个,高于对照组的(2.11±0.60)个、(1.44±0.53)个,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体外测试阶段结束后,试验组二期转化率为83.33%(10/12),对照组转化率为55.56%(5/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3D导航模板,SR辅助更有利于医生在TCS患者行SNM中实施精准穿刺,该方法尤其适用于骶骨发育异常患者。

    2025年07期 v.40;No.379 642-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西藏地区单中心气肿性肾盂肾炎诊疗现状分析

    田新龙;彭湃;易浩;杜治强;王峰;

    目的:气肿性肾盂肾炎(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 EPN)是一种急性坏死性上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及肾周围组织急性弥漫性坏死。本文旨在提高对EPN临床特征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3年12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6例EPN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控制血糖、对症抗感染等辅助治疗;给予肾和肾周穿刺造瘘术、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术等手术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共12例行肾和肾周穿刺造瘘术,其中左肾6例,右肾6例。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术12例,其中左侧输尿管7例,右侧输尿管3例,双侧输尿管同时置入2例。1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例患者入院后病情进行性加重抢救无效死亡,未进行外科干预,术后经肾和肾周造瘘管引流脓液或引流液550~2 400 mL,术后留置造瘘管时间7~30 d,住院时间13~45 d, 1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术后1~2个月拔除所有输尿管支架管。术后6~12个月内复查,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或在处于正常范围,15例患者行增强CT扫描,除4例患者外,其余11例患者病变侧肾脏均有不同程度延迟显影,说明病肾有明显受损。结论:EPN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容易误诊及漏诊,CT对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及时识别并使用强效抗生素、采用肾穿刺引流或内镜下支架内引流、积极控制血糖等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改善患者的患肾功能和预后。

    2025年07期 v.40;No.379 648-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经验交流

  • 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临床分析

    刘耀雷;刘建;王同庆;苗福启;蔡懿;王继征;

    目的:研究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2024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45例行一次性输尿管软镜联合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常规输尿管软镜鞘治疗肾下盏结石(直径10~20 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分的21例患者为研究组,使用普通输尿管鞘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结石大小、结石CT值、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情况、降钙素原、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次日晨血清降钙素原[(0.20±0.18) ng/mL vs (0.38±0.32) ng/mL]、手术时间[(54.71±10.86) min vs (62.67±13.17) min]、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0.48%vs 70.83%]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vs 12.50%,P>0.05)。结论: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能负压吸引出灌注液与结石粉末,联合输尿管软镜处理肾下盏10~20 mm结石,结石清除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能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选择手段。

    2025年07期 v.40;No.379 652-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综述

  • 前列腺癌局灶治疗主要病灶概念进展

    郜澍;张青;郭宏骞;

    前列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男性发病率排名第二的肿瘤,而绝大多数前列腺癌转移灶具有单克隆起源。有研究者提出主要病灶理论,并依据此理论开展局灶治疗临床研究。尽管该理论是否成立目前还存在争议,多项局灶治疗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本综述总结了支持主要病灶理论的主要证据,检测主要病灶的方法,并提出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2025年07期 v.40;No.379 656-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刘浩然;谭智勇;黄应龙;李海皓;王伟;王海峰;丁明霞;王剑松;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常见于中老年男性,早期诊断和治疗PCa对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由于PCa的隐蔽性,致使诊断PCa时往往处于中晚期。影像组学是通过从大量临床图像中提取疾病的特征并整理融合建立数据库,用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对预后的预测。目前影像组学已经在多种良恶性肿瘤的诊治中进行了应用。本文就影像组学在PCa诊断、格里森分级、生化复发、侵袭性评估、骨转移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2025年07期 v.40;No.379 66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挑战与机遇

    唐艳;邱涛;张龙;邹寄林;李金珂;周江桥;

    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作为解决供体短缺的重要手段,其成功实施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ABO血型抗体的存在显著增加了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使得该类移植充满挑战。本综述旨在综合分析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挑战与机遇。

    2025年07期 v.40;No.379 66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读者·作者·编者

  • 严正声明

    <正>《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最近频繁发现有冒充编辑部工作人员添加微信的非法行为:(1)骗子冒充我刊编辑部工作人员,以抽查数据为由,通过邮件的方式请作者添加其为微信好友,借以窃取相关信息,甚至索取费用。(2)骗子冒充我刊编辑部编辑,直接通过微信邀请本刊作者或编委为微信好友。以上行为均对我刊及广大作者、读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特此郑重声明:我刊迄今为止未发过对往期稿件抽查数据的要求;本刊编辑一般不会主动加作者微信,请广大作者谨慎对待添加微信行为,谨防受骗。如有作者收到此类要求的,请联系本刊编辑部核实。本刊邮箱:lcmnwkzz@whuh.com;本刊电话:027-85726786-8818。

    2025年07期 v.40;No.379 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正>《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关泌尿外科学的学术性期刊。自创刊以来,《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立足临床、面向临床、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多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

    2025年07期 v.40;No.379 67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病例报告

  • 腹膜后髂总静脉平滑肌肉瘤1例

    李杰;高夏欢;王浦;

    回顾菏泽市立医院2024年1月收治的1例来源于髂总静脉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retroperitoneal leiomyosarcoma, RPL)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和化疗方案,并进行随访和分析。探索RPL的有效治疗方案,为RPL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发现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右下肢水肿,1周后右下肢水肿明显好转,1个月后水肿消失。术后1个月患者进行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辅助化疗。半年后随访,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患者状态良好。证明了RPL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案,配合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辅助化疗,可以有效地预防肿瘤复发。

    2025年07期 v.40;No.379 672-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