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勋钢;邓新喜;张文圣;万滨;卢依刚;杨洋;
目的:观察排石散联合坦索罗新治疗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输尿管支架相关不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术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使用排石散联合坦索罗新口服方案,对照组使用盐酸坦索罗新口服方案。使用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评分表(USSQ)对患者在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当天(T1)和拔除当天/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后2周(T2)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和问卷评估。在输尿管支架放置前和取出后的USSQ评分中,2组在改善尿路症状、性生活能力评分、工作状况和附加问题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在一般健康状况和躯体疼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坦索罗辛相比,排石散联合坦索罗新治疗可以改善输尿管支架不适相关的尿路症状,但不优于坦索罗辛治疗组。2组在USSQ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2024年04期 v.39;No.364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魏海洋;时新宇;许长宝;李武学;杨军凯;张天贺;黄志恒;赵兴华;
目的:探究前段可弯负压吸引鞘(tip-flexible negative pressure ureteral access sheath, tNPUAS)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一期治疗2.5~3.0 cm非鹿角状肾结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tNPUAS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一期治疗2.5~3.0 cm非鹿角状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tNPUAS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一期治疗2.5~3.0 cm非鹿角状肾结石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纳入的205例患者中,19例(9.27%)术后发生SIR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LR>2.50(OR=2.953,95%CI:1.006~8.669,P=0.049)、AGR<1.84(OR=0.055,95%CI:0.004~0.860,P=0.039)、结石平均CT值<956.5 HU(OR=0.995,95%CI:0.992~0.998,P<0.001)和手术时间>95.7 min(OR=1.036,95%CI:1.012~1.060,P=0.003)是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较高、AGR较低、结石平均CT值较小和手术时间较长是tNPUAS联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一期治疗2.5~3.0 cm非鹿角状肾结石术后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NLR、ARG及结石平均CT值在预测术后SIRS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应严格控制手术时长以降低术后SIRS的发生。
2024年04期 v.39;No.364 325-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吴建华;王进峰;舒文云;祝宏斌;周益安;
目的:分析输尿管导引鞘(ureteral access sheath, UAS)鞘芯预扩张在因输尿管纤细导致UAS置入困难的一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应用和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衢州医院治疗的23例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均接受UAS鞘芯预扩张输尿管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所有患者均为输尿管整体纤细、管径狭小,且管壁黏膜光滑、无明显狭窄环及机械或功能性梗阻,导致UAS置入困难,术前均未预置输尿管支架管。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6~63岁,平均(42.61±12.65)岁;结石长径0.6~1.8 cm,平均(1.07±0.36) cm。统计分析一期UAS置入成功率、一期结石清除率、碎石术后第1天及碎石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碎石术后3个月肾积水变化、有无医源性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结果: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一期UAS置入成功率78.3%(18/23),一期结石清除率87.0%(20/23),碎石术后第1天结石清除率100%(23/23),碎石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100%(23/23),碎石术后3个月均无肾积水,无输尿管穿孔、脓毒症、狭窄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1.91±0.51) d。2例≤1 cm的输尿管结石,经过鞘芯扩张及UAS置入均失败后,经输尿管软镜裸镜成功碎石;2例>1 cm肾结石,经鞘芯扩张及UAS置入均失败后,改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2周后二期成功置鞘并经软镜碎石清石;1例鞘芯扩张成功后,置入UAS过程费力后放弃置鞘,后经输尿管镜检查发现输尿管上段一处约0.5 cm长1级输尿管损伤,予留置输尿管支架管4周后二期成功置鞘并经软镜碎石清石。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血尿、腰背酸胀等,均对症治疗或输尿管支架管拔除后好转。结论:UAS鞘芯预扩张输尿管在因良性输尿管纤细致置鞘困难的未预置输尿管支架管的一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安全、有效,可提高一期UAS置入成功率及清石率,且不额外增加住院费用、时间,和输尿管支架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
2024年04期 v.39;No.364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许晨;唐文彬;杨濛;鲍一;王军凯;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接受泌尿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围手术期管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2022年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2例。12例患者均行3级以上手术,其中5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2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2例患者均术前连续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cyopoietin, rhTPO)皮下注射10~14 d,术前输注血小板,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达到100×10~9/L后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应用rhTPO皮下注射5~7 d并监测血小板变化。并监测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数值、凝血功能及术中出血、输血情况,并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术野明显渗血增加等情况。术后出血2例:肾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第2天肾区引流管短时间内流出鲜红色引流液300 mL),前列腺剜除术1例(术后第2天膀胱冲洗出现大量鲜血,膀胱内形成血凝块),经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冷沉淀、应用止血药等保守治疗后活动性出血停止,后恢复良好。其余患者无出血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血小板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泌尿外科手术目前以微创为主,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有着较高的耐受度。应用rhTPO和血小板输注提升血小板至正常水平后可以安全完成手术。受基础疾病影响,术后出血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要进行严密监测,积极处理。
2024年04期 v.39;No.364 335-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王川;苏潇哲;杨嗣星;
目的:定义针对逆行肾内手术治疗肾下盏结石清石率(stone-free rate, SFR)的新评分系统,同时探讨其预测价值,并与其他评分系统进行比较。方法:以泌尿系CT平扫为依据来测量肾下盏解剖结构和肾下盏结石特征参数,采用上述数据建立排石难度评分系统。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因单纯肾下盏结石行逆行肾内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复查的影像学结果,将患者分为高SFR组与低SFR组。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因素与SFR的关系。分别计算新定义的排石难度评分系统及其他评分系统得分,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将排石难度评分系统与另外3种结石评分系统进行对比。结果:排石难度评分系统成功建立,按照选取的结石参数特征的不同分别记为排石难度MAX评分和排石难度AVE评分。本研究82例,高SFR组49例(59.76%),低SFR组33例(40.24%)。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结石最大CT值(P<0.001)、结石平均CT值(P=0.034)以及结石体积(P=0.029)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SFR显著相关的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排石难度MAX评分)、0.675(排石难度AVE评分)、0.672(ln排石难度MAX评分)、0.676(ln排石难度AVE评分)、0.643(R.I.R.S.评分)和0.623(T.O.HO.评分)。结论:对于肾下盏结石,排石难度评分系统能更好地预测逆行肾内手术的SFR,其中排石难度MAX评分预测效果最好。
2024年04期 v.39;No.364 339-34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马璐;钱海宁;徐安;王周;童燕君;赵树田;
目的:探究B超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在降低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术出血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120例肾结石和或输尿管上段结石行PCNL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引导穿刺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B超灰阶扫描引导穿刺组(B超组)及B超联合彩色多普勒引导穿刺组(彩超组),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并发症,尤其是手术出血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B超组和彩超组患者的年龄[(54.110±11.218)岁vs (53.001±12.575)岁]、结石大小[(622.074±59.433) mm~2 vs (678.125±52.834) mm~2]、手术时间[(87.483±21.558) min vs (86.217±24.399) min]、手术通道[(1.150±0.360)个vs (1.183±0.390)个]、术前血红蛋白[(136.651±15.713) g/L vs (135.301±13.982) g/L]及术后血红蛋白[(123.533±14.623) g/L vs (126.166±13.176) 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天数[(7.250±1.997) d vs (6.150±1.176) d]和血红蛋白下降[(13.117±9.106) g/L vs (9.133±6.588) g/L]比较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联合彩色多普勒引导穿刺可实时监视并避开肾脏较大的血管,可明显降低PCNL出血以及术后住院天数。
2024年04期 v.39;No.364 34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