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专家论坛

  • 前列腺癌诊疗的现状与未来

    梁朝朝;周骏;张力;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实现前列腺癌的无创、灵敏诊断,并有效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是当今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系统介绍了目前前列腺癌的常规诊疗方法,并对前列腺癌诊疗的新方法,尤其是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前列腺癌诊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展望。

    2014年08期 v.29;No.248 657-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临床研究

  • 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常小峰;汪维;张帆;赵晓智;纪长威;刘铁石;杨荣;燕翔;郭宏骞;

    目的:探讨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TRTE)联合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8例95个前列腺病灶的超声资料,计算TRTE、CEUS及两者联合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TRTE、CEUS和两者联合应用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计算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联合应用TRTE和CEUS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TRTE诊断前列腺病变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78.72%,准确性为81.05%,阳性预测值80.00%,阴性预测值82.22%;CEUS诊断前列腺恶性病变对应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76.60%,准确性为82.11%,阳性预测值79.25%,阴性预测值85.71%;CEUS联合TRTE诊断前列腺恶性病变对应的敏感性为95.83%,特异性为80.85%,准确性为88.42%,阳性预测值83.63%,阴性预测值95.00%;TRT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TRTE联合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联合诊断的AUC略高于TRTE和CEUS的AUC,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稍高。TRTE和CEUS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性高于单独应用TRTE或CEUS,三者之间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TE联合CEUS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两者结合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2014年08期 v.29;No.248 66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高龄患者行膀胱癌根治术后的疗效分析及预后危险因素探讨

    曾蜀雄;宋瑞祥;张振声;于晓雯;李慧珍;鲁欣;韦荣超;赵俊杰;杨波;高旭;侯建国;王林辉;孙颖浩;许传亮;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75岁)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的疗效及影响高龄患者全膀胱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中年龄≥75岁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4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临床数据、术后并发症,通过COX生存分析探讨影响高龄患者全膀胱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4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72±110)min,中位出血量450ml。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达43.5%(20/46),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1.7%(12/46),术后手术相关死亡率为4.3%(2/46)。COX生存分析发现肿瘤是否器官局限,淋巴结是否转移与患者术后预后有关。结论:对于能够耐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高龄患者,全膀胱切除治疗仍应为推荐方案。

    2014年08期 v.29;No.248 66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女性保留内生殖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

    曾庆松;肖亚军;杨军;邢毅飞;陈德红;李涛;张鹏;

    目的:探讨女性保留内生殖器膀胱全切患者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2年5月48例女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保留内生殖器的膀胱全切术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48例患者中移行细胞癌46例,腺癌2例;原发肿瘤32例,复发性肿瘤16例;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肿瘤17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31例。结果:48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260(210~360)min,平均输血量280(0~1200)ml。术后4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84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个月白天控尿率为97.9%(46/47),夜间控尿率为93.6%(44/47)。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3例。术后6个月IVU检查输尿管狭窄2例。无子宫、子宫附件及阴道转移复发。结论: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女性膀胱癌患者,保留内生殖器、阴道前壁、自主神经及完整尿道,行膀胱全切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临床疗效满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可作为广泛开展的术式。

    2014年08期 v.29;No.248 670-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滥用氯胺酮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组织中P2X3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贺飞;张晓忠;杨青山;宋明哲;陈海;邬绍文;

    目的:研究P2X3受体在滥用氯胺酮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讨论P2X3受体在滥用氯胺酮致膀胱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6例滥用氯胺酮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试验组)和36例正常患者(对照组)膀胱组织中P2X3、M2、M3受体的表达情况,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采集分析,测量其平均灰度值,同时比较两组间P2X3、M2、M3受体表达的差异。结果:P2X3受体主要在膀胱黏膜移行上皮细胞表达,试验组P2X3受体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2、M3受体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滥用氯胺酮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组织中P2X3受体表达显著增强,而M2、M3受体并未异常表达,提示P2X3受体上调可能在滥用氯胺酮致膀胱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

    2014年08期 v.29;No.248 674-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或)汽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林炜;屈平保;稽军;钱海宁;程曙杰;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TUVP)单独或联合治疗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TURP和/或TUVP治疗BPH患者376例,其中TURP组116例,TUVP组125例,TURP与TUVP联合组(联合组)135例。经直肠B超检查计算三组前列腺重量分别为(81.3±22.8)、(78.5±21.5)和(82.2±20.6)g。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以对比手术安全性;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以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TURP组、TUVP组和联合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3%(114/116)、98.4%(123/125)和99.3%(134/135)(P>0.05);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3.2±12.4)min、(55.3±14.5)min和(47.4±13.1)min(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20.4±50.5)ml、(85.5±24.6)ml和(100.4±30.2)ml(P<0.05);平均切除组织质量分别为(49.2±11.3)g、(52.7±13.3)g和(50.4±12.6)g(P>0.05);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率分别为2.6%(3/116)、0.8%(1/125)和0.7%(1/135)(P<0.05);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1.7%(2/116)、4.8%(6/125)和1.5%(2/135)(P<0.05);术后3个月尿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7%(2/116)、4.0%(5/125)和1.5%(2/135)(P<0.05)。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Q max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IPSS、QOL、RU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三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P、TUVP单独或联合均为治疗BPH的有效方法,TURP联合TUVP治疗兼有两者的优点,切割速度快,止血彻底,安全高效,并发症少,是治疗BPH的更好选择。

    2014年08期 v.29;No.248 67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2μm激光与等离子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杨金明;齐文旭;赵双生;

    目的:比较2μm激光与等离子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系统评价2μm激光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已发表的关于2μm激光和等离子电切治疗BPH的国内外文献,针对结果进行统计学综合分析(Meta)。终末指标采用SMD值及95%CI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Revman5.0软件。结果:共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对2μm激光组的463例和等离子电切组的608例进行分析。Meta分析显示:1等离子电切组手术时间少于2μm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μm激光组术中出血量小于等离子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μm激光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少于等离子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μm激光组膀胱冲洗时间少于等离子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μm激光组住院时间少于等离子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μm激光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BPH安全可靠。

    2014年08期 v.29;No.248 68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三种腔镜手术方法治疗膀胱结石的比较研究

    徐遵礼;朱建平;张前兴;马利英;

    目的:比较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及肾镜下EMS五代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手术等三种腔镜手术方法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腔镜手术治疗膀胱结石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组1)治疗41例,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组2)治疗47例,肾镜下EMS五代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手术(组3)治疗34例。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122例手术均成功,无严重出血、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组1碎石手术时间为5~63min,平均(29.9±14.1)min;组2碎石手术时间为12~63min,平均(32.1±13.9)min;组3碎石手术时间为5~42min,平均(20.5±8.9)min。组1总住院时间为6~17d,平均(11.4±2.7)d,组2为7~18d,平均(11.6±2.7)d;组3为7~17d,平均(11.6±2.8)d。术后随访1~24个月,无远期并发症。结论:三种腔镜手术治疗膀胱结石均安全、有效。肾镜下EMS五代碎石清石系统手术有碎石效率高、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2014年08期 v.29;No.248 685-68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前列腺剜除术联合小切口膀胱切开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疗效观察

    何庆鑫;李学德;江志勇;樊胜海;汪中兴;贲晶华;

    目的:探讨"半微创技术"即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联合小切口膀胱切开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大体积或多发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1例大体积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采用经尿道2μm激光剜除前列腺,后经耻骨上正中切口显露膀胱,将所剜除腺体及结石取出。结果:21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均未输血。术后4~6d拔除尿管。术前与术后6个月Qmax分别为(6.1±2.6)ml/s和(20.5±4.3)ml/s;剩余尿分别为(125.7±61.5)ml与(19.0±5.8)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别为(21.6±5.2)分与(5.4±3.0)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别为(4.3±0.5)分与(1.9±0.8)分。四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3~6个月,2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全部患者无尿瘘、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结合小切口膀胱切开术,一次性治疗大体积BPH合并多发膀胱结石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对于大体积BPH合并膀胱多发结石或质硬、直径>3cm结石的高龄患者值得推荐应用。

    2014年08期 v.29;No.248 68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多重影像学手段在多通道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结石中的应用

    郑华;

    目的:探讨以术前泌尿系CT三维成像、术中B超与X射线联合引导为主要特点的多重影像学手段在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中的价值,并研究其适用条件。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多通道PCNL治疗的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用的影像学方法的区别而分成不同的观察组:多重影像学组、B超X射线联合组和B超组,并且对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多重影像学检查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等指标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通过多重影像学手段可以更全面地反应此类患者的病情,包括结石大小、位置、形态等,并可以提高穿刺定位的准确性,最终改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4年08期 v.29;No.248 69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116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分析及其饮食预防指导

    徐勋;赵振华;石明;张湛英;关礼贤;冯权尧;胡明;梁耿祺;崔学江;杨云杰;周振星;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段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组成特点,并探讨针对性饮食预防指导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集的尿石症患者结石标本共1 168例,进行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并针对不同的结石成分给予不同的饮食预防指导,911例执行饮食预防指导为预防组,257例未遵循饮食预防指导为对照组,随访24个月,并将不同结石成分类型及随访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 168份结石标本中,发生率最高的结石种类为草酸钙与碳酸磷灰石的混合结石,中年(41~60岁)为结石高发年龄段,占整个结石患者一半以上。随访患者中,预防组结石复发率约7.2%,对照组结石复发率为27.6%,饮食预防时间与结石复发率呈现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草酸钙结石与碳酸磷灰石的混合结石发生率最高。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结石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其中中年发病率最高。针对性给予饮食预防指导可明显降低结石复发的风险。

    2014年08期 v.29;No.248 694-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的临床研究

    董建辉;廖吉祥;孙煦勇;秦科;蓝柳根;曹嵩;黄莹;李美思;高照;李海滨;李壮江;

    目的:探讨采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解放军三〇三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30个DCD案例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同一供体两只供肾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随机分入LifePort组(n=30)和普通冷藏组(n=30例),比较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A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LifePort组受者的DGF发生率为20%(6/30),而普通冷藏组的DGF发生率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R发生率、围手术期移植肾存活率及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ePort组受者术后出院时血清肌酐恢复优于普通冷藏组,且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供肾的保存质量,降低受者DGF发生率,有利于移植肾功能恢复。

    2014年08期 v.29;No.248 697-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小儿供肾移植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顾斌;吴建永;

    目的:探讨小儿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儿供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岁意外死亡小儿的两侧肾脏分别移植给2例成人终末期肾病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使用强的松、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三联抗排异反应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0个月,随访期间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小儿供肾存在较好的移植物功能,是解决目前供肾短缺的一个很好途径。

    2014年08期 v.29;No.248 701-70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朱伟;朱庆国;叶烈夫;高祥勋;张延榕;何延瑜;曾甫清;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不育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2例VC不育症患者(VC组)作为研究对象,以30例非VC且正常生育者为对照(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检测精液参数。结果:VC组的精子浓度、活率及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精子畸形率及As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Ⅲ度VC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总CD4+T细胞所占比例低于正常生育组(P<0.05)。AsAb阳性VC组的精子活率、精子活力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总CD4+T细胞比例均低于AsAb阴性VC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AsAb的存在与Treg/CD4+T比例、精子活率及精子活力负相关(r=-0.245,P<0.05;r=-0.314,P<0.05;r=-0.263,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降低,且AsAb阳性组患者更低,这群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可能是导致精索静脉曲张免疫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4年08期 v.29;No.248 70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不同穿刺针应用于睾丸穿刺取精术的比较

    陈冰;周美青;李红;史轶超;庄建平;杨慎敏;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穿刺针用于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的效果和并发症,以助于临床选择。方法:先后使用1.6侧孔针、0.7蝶形针和1.2侧孔针对188例无精子症患者实施TESA,分别为102例、41例和45例。比较各自穿刺针数及1周内阴囊血肿、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三种穿刺针术后1周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采用1.6侧孔针进行1~3次穿刺,99例获得足够睾丸组织。0.7蝶形针获得满意组织,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需要(3.62±0.80)次穿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需要(5.50±1.10)次。1.2侧孔针用于OA和NOA患者分别需要穿刺(1.95±0.69)次和(2.92±1.15)次。0.7蝶形针穿刺次数多于1.2侧孔针(P<0.05)。NOA患者比OA更难穿刺获得睾丸组织(P<0.05)。结论:OA和NOA患者以0.7蝶形针行TESA术,均需要比1.6和1.2侧孔针更多的穿刺针数,可能增加潜在并发症。拟行TESA的NOA患者,建议采用1.2侧孔针。

    2014年08期 v.29;No.248 706-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与复杂性肾囊肿的CT鉴别

    杨炜;李泉林;刘磊;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与复杂性肾囊肿(CRC)的CT特点,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MCRCC与CRC患者的CT特征,包括肿物直径、分隔、钙化、结节等。结果:17.4%的MCRCC、46.5%的CRC显示钙化(P=0.038);69.5%的MCRCC、21.1%的CRC有分隔(P=0.000);26.1%的MCRCC、4.7%的CRC有结节(P=0.032);38.1%的MCRCC、10.5%的CRC有囊壁强化(P=0.029);MCRCC组肿物直径<CRC组(P=0.007);logistic回归显示多分隔(P=0.011)、囊壁强化(P=0.039)为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钙化、分隔、结节、肿物直径在两组鉴别上具有意义;多分隔、囊壁强化是两组鉴别最有价值的特征。

    2014年08期 v.29;No.248 709-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输尿管非霍奇金滤泡性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戴志红;刘志宇;王梁;王艺兴;高玉仁;

    目的:探讨输尿管非霍奇金滤泡性淋巴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输尿管非霍奇金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左输尿管下段占位,左肾积水。行左输尿管病变段探查术,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为淋巴瘤,遂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术后病理回报证实输尿管非霍奇金滤泡性淋巴瘤、Ⅰ~Ⅱ级。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生存状态良好。结论:输尿管非霍奇金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极罕见的肿瘤,确诊需行内镜检查及活检,手术切除肿瘤段,解除梗阻,并尽可能保留肾功能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2014年08期 v.29;No.248 712-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肾孤立性纤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林洋;田玉新;周昌东;杨新平;孙凯;张奇夫;

    目的:探讨肾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肾SF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因左侧腰痛1个月入院,术前诊断为左肾肿瘤,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SFT,术后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SFT临床罕见,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最终依靠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确诊,大部分为良性肿瘤,但也有少部分肾SFT为恶性,术后需长期随访。

    2014年08期 v.29;No.248 715-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原发性膀胱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李森;刘晓强;邹雲;刘莉;杨福江;郭战军;孙光;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恶性淋巴瘤(PMLB)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ML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检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PMLB(弥漫性大B细胞型)。术后给予R-CHOP方案化疗4个疗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已存活6个月,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PMLB是一种罕见的膀胱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PMLB的最佳治疗方式及预后尚不明确,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手术治疗的综合治疗临床应用较广泛。针对局部晚期或高恶性度的肿瘤,单纯化疗通常疗效满意。

    2014年08期 v.29;No.248 718-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优先刊登基金课题文章

    <正>为了推进医学科技的发展,促进"转化医学"的进步,作为"以临床研究为主"的杂志,将优先刊登基金课题类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型文章,尤其是省级以上基金课题文章。基金文章将直接进入绿色通道刊发。投

    2014年08期 v.29;No.248 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重要声明

    <正>近期,编辑部收到作者反映,有中介机构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接收稿件并收取费用。为了维护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本编辑部郑重声明:本刊编辑部没有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接收稿件或收取费用,提醒作者谨防

    2014年08期 v.29;No.248 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欢迎订阅2015年《临床泌尿外科杂志》(邮发代号38-124)

    <正>《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刊号:ISSN 1001-1420,CN 42-1131/R)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同济医院联合主办的泌尿外科学专业学术期刊,1986年7月创刊,至今已有28年,属于老牌名刊,深受国内临床泌尿外科医生的欢迎。主要刊登泌尿外科学及男科学的相关科技学术论文,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综述、研究报告、病例报告、国外医学新进展等

    2014年08期 v.29;No.248 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敬告作者

    <正>本刊实行的是文章作者负责制,但本刊对文章有修改权。经本刊编辑修改过的文章发给作者,而经作者校对认可后的校样十分重要,本刊将以此作为文章刊发的最终依据。因此,提请广大作者注意,校对后的

    2014年08期 v.29;No.248 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本刊投稿注意事项

    <正>本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同济医院(国家重点学科)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期刊。本刊以临床为主,主要报道密切结合泌尿外科临床的科研成果及其诊疗经验,以从事泌尿外科医疗及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本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

    2014年08期 v.29;No.248 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2014年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正>参考文献是科学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和旁证该论文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并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原始文献,所引文献必

    2014年08期 v.29;No.248 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使用泌尿外科及其相关标准医学名词

    <正>~~

    2014年08期 v.29;No.248 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实验研究

  • 多西紫杉醇-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胶束治疗裸鼠前列腺癌的研究

    朴圣君;李晓刚;吴文元;阿卜杜拉-阿利;金铁雄;杨为民;高钟镐;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DTX-PEG-PCL)胶束治疗裸鼠前列腺癌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LNCaP-C4-2B细胞,并皮下接种30只裸鼠构建前列腺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10只/组):模型组、DTX组(阳性组)及DTX-PEG-PCL组(胶束组)。尾静脉注射给药20mg/kg,每3天1次,共3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组注射市售的多西紫杉醇注射液,胶束组注射自制的DTX-PEG-PCL胶束溶液。计算各组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测定PSA值,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评价药物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1肿瘤体积:阳性组、胶束组的肿瘤体积均下降,但模型组的肿瘤体积上升,阳性组、胶束组分别与模型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胶束组与阳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PSA值:与模型组、阳性组相比,胶束组血清PSA值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病理学检测:胶束组与阳性组比较,该组癌细胞核分裂象减少未见癌栓形成,肿瘤细胞团中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分割成团块状,可见大灶性癌细胞水肿,变性,坏死;4免疫组化检测:VEGF、COX-2、bcl-2在肿瘤组织当中的阳性表达比较,阳性组、胶束组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低,而且胶束组与阳性组相比,表达强度更为减低。结论:本研究标明,DTX-PEG-PCL与市售的多西紫杉醇相比是一种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有更好疗效和广阔应用前景的药物。

    2014年08期 v.29;No.248 72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研究报告

  •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观察(附12例报告)

    杨伟锋;夏宏辉;叶琪辉;叶军;郭国响;方建明;王可兵;汤珺;李文杰;崔建军;沈军;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的12例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0~68岁,平均61岁,病史2~8年,左侧7例,右侧4例,双侧1例。均采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90~140min,术中出血量50~200ml。术后8d出院,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4年08期 v.29;No.248 726-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双J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探讨(附14例报告)

    孙灵军;虞建达;侯列军;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双J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4例双J管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应用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等技术进行处理。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拔管,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正确置入双J管、建立完善告知及随访制度是预防双J管拔管困难的关键措施。对于拔管困难者,一定要查明其原因,联合应用多种手段,以达到微创处理的目的。

    2014年08期 v.29;No.248 728-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附5例报告)

    姚东伟;刘光香;甘卫东;刘铁石;郭宏骞;

    目的:探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3年收治的5例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结果:5例均行手术治疗。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1例,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吻合术2例,腹腔镜活检+双侧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1例。患者术后均注射戈舍瑞林治疗6个月。5例患者随访6~40个月,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患者停药6个月后复发,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并同时切除双侧卵巢及子宫后治愈。结论: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手术治疗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应该个体化,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可预防复发。

    2014年08期 v.29;No.248 730-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易与肾囊肿混淆的肾盏憩室的诊治

    李军;张道新;丰琅;田野;

    目的:探讨肾盏憩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本院收治的肾盏憩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等临床资料。1例患者行保守治疗,1例按肾囊肿行去顶术后出现漏尿,后行肾部分切除术,7例成功行腹腔镜肾盏憩室切除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0(70~130)min,出血量50(30~70)ml。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憩室复发。结论:肾盏憩室临床上少见,易与肾囊肿混淆,增强CT扫描及延迟扫描有助于确诊。腹腔镜肾盏憩室切除术治疗该病安全有效。

    2014年08期 v.29;No.248 73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CO2气膀胱腹腔镜手术及其新术式探讨

    张鑫;武进峰;刘晋峰;杨毅;张雁钢;

    目的:认识并提高CO2气膀胱腹腔镜手术技术,了解其应用范围及制备特点。方法:2013年12月我院收治1例膀胱异位子宫节育器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膀胱镜辅助下气膀胱腹腔镜手术成功取出膀胱异物,同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回顾气膀胱腹腔镜手术及其新术式的临床应用。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4个月,无相关并发症。结论:CO2气膀胱腹腔镜手术及其新术式作为一种治疗膀胱及输尿管下段疾病的手术路径,具备腹腔镜手术优点,其切口较开放手术明显减小,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2014年08期 v.29;No.248 734-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综述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神经血管束保留技术的新进展

    徐汉江;梁朝朝;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已逐渐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措施,但术后性功能障碍一直困扰着患者及泌尿外科医师。本文将从RARP术中保留神经血管束的新技术以及对术后性功能恢复情况作一综述。

    2014年08期 v.29;No.248 737-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宋瑞祥;许传亮;孙颖浩;

    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式。为总结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的疗效,本文回顾近年来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的文献,总结和比较了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与开放手术在围手术期结果、早期手术并发症、肿瘤转归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情况,初步评估该微创手术与开放全膀胱切除术相比具有的优势和不足。文献统计发现与开放全膀胱切除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而且,机器人手术在短期肿瘤控制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仍需要长期随访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机器人辅助全膀胱手术作进一步的评价。

    2014年08期 v.29;No.248 741-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口颊黏膜在尿道重建中的应用

    李冲;王志平;

    随着尿道重建技术的不断改进,口颊黏膜替代尿道成形术逐渐成为前尿道缺损修复的最佳选择。本文主要对口颊黏膜的优势特点作一介绍,并阐述口颊黏膜替代尿道成形术在前尿道狭窄和尿道下裂中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2014年08期 v.29;No.248 745-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病例报告

  • 肾脏嗜酸性细胞腺瘤1例

    王强;高伟兴;曹凤宏;张立国;

    <正>患者,女,71岁。以"间断性无痛性肉眼血尿6天"为主诉,于2013年12月11日入住我院。6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未伴腰腹痛及其他临床症状,于当地医院口服抗生素后症状缓解,但肉眼血尿间断出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检: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双侧肾脏未扪及,肾区无叩痛。间断性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现象。血常规、尿常规、

    2014年08期 v.29;No.248 749-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前列腺软斑病2例

    陈波;卓育敏;

    <正>例1,男,72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8年余,尿痛伴发热5天"于2009年11月16日入院。既往症状发作时经导尿及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痛伴发热。体检:体温38.4℃;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肿大,中间沟消失,质稍硬,表面结节状,有明显触痛;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约5.1cm×4.5cm×4.1cm,左叶腺内有一直径1.6cm的低回声结节,剩余尿量63ml。血常规:WBC 15.3×109/L;尿常规:白细胞(+++),

    2014年08期 v.29;No.248 751-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