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威;邢思伟;徐丹枫;黄欣;汪成合;戴军;赵菊平;方晨;黄答;孙福康;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LRP)中,保留膀胱颈部对术后尿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于2018年1月—2022年12月行LRP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160例,将保留膀胱颈组与未保留膀胱颈组的术后(1、3、6个月)尿控进行比较。结果:160例患者中72例保留膀胱颈,88例未保留膀胱颈。保留膀胱颈组和未保留膀胱颈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吻合口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无膀胱颈切缘阳性。行筋膜内切除患者,保留膀胱颈组术后1、3个月控尿率高于未保留膀胱颈组(P<0.05),术后6个月,保留膀胱颈组和未保留膀胱颈组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筋膜外切除患者,术后1、3、6个月,保留膀胱颈组和未保留膀胱颈组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限性前列腺癌行筋膜内切除,保留膀胱颈利于早期尿控恢复。对于行筋膜外LRP患者,没有必要刻意保留膀胱颈。
2024年07期 v.39;No.367 567-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 杨长珉;詹江涛;车宪平;王鹏飞;蒙绪松;邓康俐;胡志全;胡鑫明;
目的: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 RP)后当出现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 BCR)或局部肿瘤复发(local recurrent disease, LRD)时通常需要接受挽救性放疗(salvage radiotherapy, SRT)治疗。本文研究了RP术后出现BCR或LRD并接受SRT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6年9月—2018年9月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在RP治疗后出现BCR或LRD并接受了SRT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对控尿功能恢复的影响。主要研究终点为尿失禁发生率(urinary incontinence rate, UIR),次要研究终点为无生化进展生存期、无远处转移生存期、癌症特异性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此外,因放疗而引起的胃肠道系统(gastrointestinal, GI)和泌尿生殖系统(genitourinary, GU)的近期(90 d内)和远期(90 d后)不良反应(adverse effects, AEs)也纳入分析研究。结果:总共有85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86(24,152)个月。有65例(76.5%)患者在SRT前具有满意的控尿功能。在接受了SRT后这65例患者中分别有2例(2.4%)和3例(3.5%)出现近期和远期CTCAE≥2级尿失禁。而在其余20例(23.5%)SRT前已有尿失禁症状的患者中,在接受了SRT后有1例(1.2%)患者在近期和远期均恢复了控尿功能,剩下的19例(22.4%)患者在近期保持稳定,此外有2例(2.4%)患者出现远期尿失禁程度加剧。在所有患者中Grade≥2级的GU和GI的近期AEs分别为5例(5.9%)和7例(8.2%),远期AEs分别为8例(9.4%)和9例(10.6%)。患者的5年无生化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1.8%、85.9%、89.4%和95.3%。结论:SRT治疗RP后出现BCR或LRD的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较少的近期和远期AEs。SRT治疗对控尿功能的恢复没有显著影响。
2024年07期 v.39;No.367 571-576+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 刘建军;段小雨;王俊杰;周瑞锦;丁德刚;
目的:狄氏筋膜和前列腺包膜融合处呈现一横行隆起,命名为狄氏筋膜弓。探讨狄氏筋膜弓作为切开狄氏筋膜的解剖标志在预防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直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对210例TNM病理分期为T2a~T4期的前列腺癌患者行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期101例(对照组)分离狄氏筋膜方法为提起双侧输精管精囊,切开狄氏筋膜,在直肠前脂肪分离到前列腺尖部,即筋膜外法;后期109例(试验组)分离狄氏筋膜方法为游离狄氏筋膜时,紧贴精囊、输精管向尾侧钝性推狄氏筋膜,至剥离不动为止,即到射精管平面,此处因狄氏筋膜返折形成一白色横行隆起,本人为其命名为狄氏筋膜弓。沿弓剪开:直接进入前列腺包膜和狄氏筋膜之间间隙;狄氏筋膜前弓下剪开:进入直肠前脂肪层,再次牵拉直肠前脂肪,紧贴前列腺分离,进入狄氏筋膜和前列腺包膜之间隙,继续钝性分离至前列腺尖部和侧血管蒂,即筋膜内法。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直肠损伤和尿漏等情况。结果:210例手术均获成功。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0±19.6) min和(120±18.7) 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0±9.7) mL和(50±4.5) mL,直肠损伤分别为6例和1例,尿漏分别为4例和1例;试验组中因膀胱颈三角区裂伤改为开放手术1例。对照组6例直肠损伤中:4例术中发现,一期缝合愈合,2例术后出现膀胱直肠瘘,先行结肠造口术,分别留置尿管6、8个月后瘘愈合再关闭造口。试验组1例直肠损失,术中发现,一期缝合愈合。直肠损伤部位:在精囊分离狄氏筋膜处3例,前列腺底部2例,前列腺尖部2例。2组直肠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4)。结论:狄氏筋膜弓作为横行切开狄氏筋膜的解剖标志可以减少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直肠损伤的发生。
2024年07期 v.39;No.367 57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 麦伍拉尼·马木提;艾则孜·麦麦提;艾克拜尔·吾曼尔;袁杰;阿孜古力·克热木;麦麦提艾力·艾则孜;彭光宪;黄发明;
目的:探讨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前列腺癌中代谢水平的差异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中心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4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ADT治疗,并且对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年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糖、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游离脂肪酸(Lp)]、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GB)、体重指数(BMI)变化水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了342例前列腺癌患者都完成随访5年,治疗前中位PSA水平为47.72(17.93,100.00) ng/mL,治疗后1个月开始PSA水平有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内血糖、ALP水平无明显变化,从第3个月开始有增高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Lp、LDH、BMI水平从第1个月开始有增高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HGB水平从第1个月开始有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ADT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但由此产生的性腺功能减退可引起血糖、ALP、LDH、BMI水平升高、血脂异常、HGB水平降低等代谢异常。
2024年07期 v.39;No.367 582-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 续晋中;张永康;马建琦;刘备;景登攀;
目的:观察切断尿道板加盖岛状皮瓣法(Onlay island flap)一期治疗重度尿道下裂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开封市儿童医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对21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采用一种切断尿道板Onlay技术进行了手术。手术方式:切断尿道板后,伸直阴茎体,将分离出来的尿道板再缝合于阴茎海绵体白膜上,游离背侧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将岛状皮瓣加盖缝合于尿道板,尿道板缺损处将岛状皮瓣缝合在尿道板延长平行线的海绵体白膜上;尿道板缺损处缝合剪下的膜状尿道板促进海绵体上皮化。进行6个月以上的长期随访,观察尿瘘,尿道狭窄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尿道下裂外观好,无阴茎下弯,2例尿瘘,给予尿瘘修补术治愈,无尿道憩室,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或排尿困难。结论:切断尿道板Onlay术一期治疗合并阴茎下弯的重度尿道下裂,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效果满意,值得研究和推广。
2024年07期 v.39;No.367 610-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 林联拯;张汉荣;许伟杰;李金雨;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患者阴性淋巴结数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15年1月—2020年6月年收治73例接受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的MIB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肿瘤复发或死亡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41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计算患者阴性淋巴结总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阴性淋巴结数对预后的预测作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MIB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风险曲线分析阴性淋巴结数对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结果:73例MIBC患者中,32例肿瘤复发,复发率43.84%,复发时间4~35个月,平均22.72个月;25例死亡,死亡率34.25%,死亡时间8~36个月,平均25.68个月。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最大长径≥3 cm、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数量<23枚、阴性淋巴结数量<18枚与MIBC预后不良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最大长径≥3 cm(OR=9.125,95%CI:1.987~14.371)、临床分期Ⅲ~Ⅳ期(OR=8.377,95%CI:1.965~12.752)、清扫淋巴结数量<23枚(OR=16.346,95%CI:5.081~28.646)、阴性淋巴结数量<18枚(OR=22.043,95%CI:5.625~44.245)是MIB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阴性淋巴结数量<18枚患者RFS短于阴性淋巴结数量≥18枚患者(χ~2=37.610,P<0.001),阴性淋巴结数量<18枚患者OS短于阴性淋巴结数量≥18枚患者(χ~2=26.690,P<0.001)。结论:阴性淋巴结数量<18枚是MIB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可以作为临床预后评估指标。
2024年07期 v.39;No.367 613-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 周伟敏;黄骥;涂新华;
目的:探索分娩式三步法手术治疗腹膜后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经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20年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4例肿瘤长径≥10 cm的腹膜后肾上腺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策略为分娩式三步法。其中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54±17)岁;肿瘤平均直径(17.6±6.4) cm,位于左侧11例,右侧13例。手术治疗策略:第一步,打开侧腹膜,游离肿瘤四周疏松组织,扩大间隙,解剖肿瘤与毗邻脏器关系;第二步,托举并向外下方牵引肿瘤,精准处理肿瘤与重要血管、脏器的关系,“分娩”出肿瘤;第三步,创面严格止血,检查临近脏器有无损伤。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病理结果,并进行生存随访。结果:本研究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00±8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 018±965) mL;完整肿瘤切除的20例,分块切除、肿瘤有残留的4例;联合脏器切除15例,涉及肾12例,脾脏6例,胰腺5例,肠管2例,胃1例,胆囊1例,肝脏1例。病理: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4例,其中脂肪肉瘤1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肾上腺皮质癌2例,绒癌1例,精原细胞瘤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副神经节瘤2例,孤立性纤维肿瘤1例,嗜铬细胞瘤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恶性肿瘤中位随访时间50.5个月,肿瘤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0%、74.4%和51.6%。结论:分娩式三步法手术治疗腹膜后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简单有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2024年07期 v.39;No.367 618-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 凌超;邹国庆;张晓峰;黄贵书;
目的:探究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3年10月在荣县人民医院和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20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率与病原菌分布状况,主要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分析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临床资料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320例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29例(9.06%),29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比61.9%,最主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6株,占比38.1%,最主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主要耐药药物为哌拉西林、氨苄西林,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耐药药物为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不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糖尿病史、术后导管留置时间(>7 d)、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术后导管留置时间、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3、0.764、0.781。预测模型(预测模型=2.833×糖尿病史+2.69×术后导管留置时间-3.67×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的AUC为0.85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7%、93.1%。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菌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糖尿病史、术后导管留置时间(>7 d)、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需加强重视。
2024年07期 v.39;No.367 623-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