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论著—临床研究_结石

  • 上尿路结石相关的尿液菌群影响因素分析

    刘志龙;徐尚;王昕凝;焦伟;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成分与尿路菌群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8—2023年586例接受结石成分分析及术前尿培养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尿培养结果和细菌药敏结果。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含钙结石组、尿酸结石组和感染性结石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6例患者,其中含钙结石249例,尿酸结石140例,感染性结石197例。109例患者的尿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18.6%。阳性结果中,革兰阴性菌75例(其中有4例为2种细菌混合感染),革兰阳性菌32例,真菌2例。前5种最常见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4例、肺炎克雷伯菌12例、粪肠球菌10例、铜绿假单胞菌8例及奇异变形杆菌7例。与其他成分结石比较,感染性结石组的尿培养阳性率最高,且产脲酶阳性细菌的培养率较高,但含钙结石组、尿酸结石组、感染性结石组3组之间的尿培养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异。尿培养阴性组与阳性组在肾积水、性别、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糖化白蛋白等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感染性结石患者的尿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结石,并且产脲酶阳性细菌的培养率较高。然而,不同结石成分组间的细菌种类并无明显差异。性别、肾积水、BMI、总胆固醇、HDL、LDL及糖化白蛋白与尿培养阳性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2025年09期 v.40;No.381 76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以草酸钙成分为主的肾盏憩室结石病因学特征分析

    刘昌伟;郭江坤;杨显;张金航;张锦潇;许长宝;

    目的:分析以草酸钙成分为主的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代谢及解剖因素在其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2020年7月—2024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经影像或手术确诊的27例以草酸钙成分为主的肾盏憩室结石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30例以草酸钙成分为主的正常肾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影像学数据、24 h尿液代谢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有92.59%(25/27)的患者存在≥1种代谢异常,以低枸橼酸尿症(66.67%)、低尿量(66.67%)为主。对照组有90.00%(27/30)的患者存在代谢异常,以低枸橼酸尿症(63.33%)、低尿量(26.67%)为主。病例组24 h尿量低于对照组(P=0.001),低尿量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低尿量是草酸钙型肾盏憩室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24 h尿草酸排泄量低于对照组(P=0.027),2组高草酸尿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结石最大CT值低于对照组(P=0.002);2组结石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组高钙尿症、高磷尿症、低镁尿症等指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例组普遍存在24 h尿液代谢紊乱情况。代谢因素可能与解剖因素一样在肾盏憩室结石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低草酸排泄量可能与其结石最大CT值降低有关。

    2025年09期 v.40;No.381 771-775+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 低剂量他达拉非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李强;赵晴;曾琪;刘亮程;曹贵华;李伟;

    目的:评估他达拉非在体外冲击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后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减轻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0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和沐川县人民医院行ESWL的1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74例)和对照组(58例);研究组采用低剂量他达拉非辅助治疗;对照组则不用。2组患者随访4周,记录结石排出率、排石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及额外治疗需求。结果:随访期间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症状性低血压不良反应暂停治疗。此外,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中止了随访。研究组术后4周结石排出率为8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研究组平均排石时间为(9.3±3.0)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4±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术后平均VAS评分为(3.0±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额外治疗需求比例为13.9%,低于对照组的2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低剂量他达拉非可显著提高ESWL术后结石排出率,缩短排石时间并减轻疼痛,在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辅助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2025年09期 v.40;No.381 77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 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完全无管化与双J管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临床分析

    王永富;唐华;陈剑;叶德川;郭昌平;俞亭;章盛椿;张芬奇;

    目的:探究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 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SMP)后完全无管化与双J管处理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接受SMP治疗的321例上尿道结石患者为对象,其中136例术后完全无管化处理(无管化组),185例双J管处理(双J管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双J管组年龄和肾积水严重程度均明显大于无管化组(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应激指标皮质醇(cortisol, 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J管组术后血清CRP、COR、NE水平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明显高于无管化组(P<0.05)。无管化组和双J管组患者术后尿外渗发生率和结石清除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管化组患者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双J管组,住院时间短于双J管组(P<0.05)。结论:与留置双J管处理相比,SMP术后完全无管化处理患者年龄相对较小,肾积水严重程度较低,患者术后炎症和应激水平轻,LUT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风险低,住院时间短。

    2025年09期 v.40;No.381 781-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 喀什地区儿童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征及成分分析

    王令令;努尔艾合麦提·依明尼依孜;周佗;努尔艾力·排尔哈提;朱新胜;

    目的:分析喀什地区儿童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征与成分构成,为制定区域性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5例≤14岁儿童泌尿系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及结石特征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结果:男性患儿占比68.52%(男女比2.18∶1),男性患儿平均年龄显著低于女性患儿[(3.12±2.43)岁vs (4.28±3.45)岁,P<0.05]。结石部位分布:肾结石66.23%,膀胱/尿道结石21.97%,输尿管结石11.80%。男性患儿膀胱/尿道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28.71%vs 7.29%,OR=4.09,P=0.001)。结石成分以尿酸氢铵(26.89%)和一水草酸钙(22.92%)为主,性别间成分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喀什地区儿童泌尿系结石呈现显著性别和年龄特征,需建立基于人群特征的防治体系。

    2025年09期 v.40;No.381 786-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论著—临床研究_肿瘤

  • 肾周脂肪厚度与肾癌组织中CD163阳性M2巨噬细胞浸润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黄海超;陈识;丁美旋;王涛;谢晓强;黄超;刘正升;张开颜;陈斌;

    目的:探讨肾周脂肪厚度(perirenal fat thickness, PFT)与局限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肿瘤组织中CD163阳性M2巨噬细胞浸润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2月—2023年3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局限性ccRCC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于术前CT扫描所测定的PFT值,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的肿瘤组织中CD163阳性M2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巨噬细胞浸润密度进行量化分析。主要研究内容:评估性别特异性PFT值与CD163阳性M2巨噬细胞浸润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次要研究内容: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一步验证CD163阳性M2巨噬细胞浸润密度对ccRCC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free survival, PFS)的影响。结果:PFT值与肿瘤组织中CD163阳性M2型巨噬细胞浸润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肿瘤侧肾PFT值显著高于非肿瘤侧肾的PFT值(P=0.049)。此外,CD163阳性M2巨噬细胞浸润密度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49),而与患者PFS呈显著负相关(P=0.014)。结论:肾周脂肪可能通过调控ccRCC肿瘤组织中CD163阳性M2巨噬细胞的浸润密度影响患者生存预后。

    2025年09期 v.40;No.381 790-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三免”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阮海龙;徐亚威;彭景涛;陈梁;曹琪;刘磊;肖文;蒋国松;梁华庚;赵军;章小平;

    目的:探讨“三免”(免气囊扩张、免腰桥、免引流管)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7(26.3~71.8)岁;右侧肿瘤14例,左侧肿瘤1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0例,嗜铬细胞瘤2例。32例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三免”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取常规90°健侧卧位,腋中线平12肋位置往髂嵴方向开一2.5~3.0 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推开肌肉层进入腹膜后空间,中指自背侧向腹侧推开腹膜及脂肪组织,反复扩张3~4次,置入单孔装置,其余手术步骤同三孔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尿管放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31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因下腔静脉出血转3孔止血。中位手术时间53(30~96)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10~200) mL,术后尿管放置时间均为1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2(1~4) d。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0(2~18)个月,3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钾恢复正常,血压控制佳;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压控制佳。31例单孔完成的“三免”手术均未放置引流管。结论:“三免”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准备时间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疼痛减轻、满意度高,短期随访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9期 v.40;No.381 797-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 经会阴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应激损伤差异及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的比较

    吴莉娜;潘铁军;龚蔚;伍依依;陈凡;

    目的:比较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 PCa)的诊断效能以及应激损伤差异,为未来PCa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意见。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6月在我院进行前列腺穿刺检查的疑似PCa患者23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08例患者接收了经直肠穿刺活检,病理活检后其中经40例确诊PCa;另123例患者接受了经会阴穿刺活检,病理活检49例确诊PCa。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2种穿刺方法对PCa的诊断效能。此外,检测所有患者穿刺后的炎症应激反应,并统计穿刺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经会阴穿刺活检对PC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1%、89.19%、87.80%,经直肠穿刺活检相应为80.00%、80.88%、80.56%,其中经会阴穿刺活检和病理活检比较Kappa=0.885更高。对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10.81 ng/mL的PCa患者而言,经会阴穿刺活检的诊出率更高(P<0.05)。此外,2组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会阴穿刺活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经直肠穿刺活检(P<0.05)。结论:经会阴穿刺活检对PCa具有更准确地诊断效能以及更高的安全性。

    2025年09期 v.40;No.381 801-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PDX/PDXO配对模型的构建及鉴定

    彭世波;杨登峰;龚燕飞;龚晓林;王昌辉;张郭娟;何可文;崔钰;谢良凯;

    目的:构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PDX/PDXO配对模型,并鉴定其与来源患者肿瘤组织的一致性。方法:利用NMIB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接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构建PDX模型,再利用PDX模型荷瘤小鼠肿瘤组织进行酶解和基质胶包埋构建配对的PDXO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手段对PDX和PDXO模型进行鉴定,评估其对与来源患者肿瘤组织的一致性。结果:成功构建了3例PDX/PDXO配对模型,PDX/PDXO配对模型保留了来源患者肿瘤组织的异质性、微环境和蛋白表达谱。结论:PDX/PDXO配对模型为NMIBC的研究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了贴近临床的研究新工具,有助于推动精准医学和药物的研发进程。

    2025年09期 v.40;No.381 806-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论著—临床研究_前列腺

  • 超微创前列腺扩开术的技术改进及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邵宁;曹奇峰;崔心刚;陈纯;沈坤;康健;

    目的:探讨超微创前列腺扩开术(prostatic urethral dilation, PUD)的技术改良及其在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PUD治疗的10例小体积BPH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第6个月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 Qmax)、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水平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通过经直肠超声与膀胱镜检查观察术后膀胱黏膜完整性、出血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IPSS与QoL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Qmax显著提升(P<0.01),IIEF-5评分较术前亦有改善(P<0.05)。术前与术后第1天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少。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尿失禁。结论:PUD作为一种新型超微创治疗手段,在小体积BPH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下尿路症状,对性功能保护亦有益处,且术后尿控能力良好,无尿失禁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025年09期 v.40;No.381 81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论著—临床研究_女性泌尿外科

  • 膀胱腔内电刺激治疗女性非梗阻性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的疗效分析

    王震;徐忠乐;席俊华;张艳斌;

    目的:分析膀胱腔内电刺激(intraves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VES)对缓解女性非梗阻性逼尿肌活动低下(non-obstructive detrusor underactivity, NODU)患者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的疗效,并评估其对改善膀胱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7月—2024年1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诊断为NODU的33例女性患者,接受1个疗程IVES治疗,每日1次,共10次,刺激频率为20 Hz,每次30 min。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 Qmax)、膀胱排空效率、间歇导尿次数、超声测定的残余尿量(post voiding residual, PVR)等指标评估IVES改善患者LUTS的疗效;收集患者的主观评分量表数据,包括膀胱症状感知、生活质量、便秘、神经源性肠道功能及尿失禁评分,用于评估生活质量变化;分析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者Qmax显著提高[(15.6±2.8) mL/s vs (12.4±2.1) mL/s,P<0.05],PVR显著降低[(140±30) mL vs (220±45) mL,P<0.05],LUTS得到明显改善。此外,患者膀胱问题困扰评分(Patient Perception of Bladder Condition Scale, PPBC-S)、美国泌尿学会症状指数-生活质量(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Symptom Index-Quality of Life, AUA-SI-QOL)评分及其他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1个月后,Qmax维持在(14.7±2.5) mL/s, PVR为(162.8±58.9) mL;治疗3个月后,Qmax和PVR分别为(13.9±2.4) mL/s、(176.5±64.2) mL,虽较治疗即刻略有回落,但仍显著优于基线(P<0.05)。主观症状评分亦呈相似趋势,提示IVES短期疗效稳定。所有患者间歇导尿次数降低,个别患者实现自主排尿。结论:IVES能够有效改善NODU患者的膀胱功能,降低PVR,减少导尿频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5年09期 v.40;No.381 818-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论著—研究报告

  • 10种机器学习预测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吕庭轩;崔志超;王龙;张志伟;成波;

    目的:通过开发和评估多种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 FURL)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的发生。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2月在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因肾结石行输尿管软镜治疗的501例患者,共选择了24个临床变量纳入研究。将患者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纳入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测试集进行验证。每个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使用测试集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F1分数等来评估比较,并使用Shapley解释每个特征的贡献,基于250次循环的敏感性分析验证其结果的鲁棒性。结果: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SSO筛选后纳入12个与术后SIRS相关的变量纳入模型训练,分别为年龄、性别、结石手术史、结石最大直径、肾积水病史、手术时间、尿细菌培养实验、尿亚硝酸盐实验、尿白细胞计数(leukocyte count, LEU),术前是否置管、高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 hs-CAR)、术前肌酐。最后发现Xgboost模型(AUC=0.932 4,95%CI:0.885 5~0.979 4)对输尿管软镜(flexible ureterorenoscopy, FURS)术后预测SIRS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模型。最终Shapley解释认为尿LEU对结局影响贡献最高。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Xgboost模型鲁棒性最优。结论:在10种机器学习模型中Xgboost回归模型表现最佳且最为稳定,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FURS术后发生SIRS的可能性,为未来临床工作提供了指导。

    2025年09期 v.40;No.381 823-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尖端可弯曲负压入路鞘与常规鞘在输尿管软镜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

    唐浩桐;张鸿翔;雷银;梁陈;秦梓榛;雷攀;

    目的:系统评价尖端可弯曲负压入路鞘(tip-flexible suctioning ureteral access sheath, TFS-UAS)与常规鞘在输尿管软镜(flexible ureteroscopy, f-URS)碎石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比较2种软镜鞘的对照研究,试验组为TFS-UAS,对照组为常规鞘,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4年10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6篇文献,研究对象2 8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短期及长期结石清除率(stone-free rates, SFR)、长期肾下盏SFR高于对照组[OR=3.09,95%CI:2.46~3.89,P<0.000 01;OR=2.68,95%CI:2.11~3.39,P<0.000 01;OR=2.06,95%CI:1.14~3.73,P=0.02];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术后石街、ClavienⅠ~Ⅱ级并发症、输尿管损伤低于对照组[MD=-0.08,95%CI:-0.15~-0.00,P=0.04;OR=0.28,95%CI:0.19~0.40,P<0.000 01;OR=0.13,95%CI:0.03~0.58,P=0.008;OR=0.49,95%CI:0.30~0.80,P=0.004;OR=0.34,95%CI:0.22~0.53,P<0.000 01];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78,95%CI:-9.20~3.65,P=0.40;MD=0.34,95%CI:-0.06~0.75,P=0.1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TFS-UAS较无负压鞘(non suctioning ureteral access sheath, NS-UAS)以及负压鞘(suctioning ureteral access sheath, S-UAS)在f-URS中能提高短期SFR[OR=3.27,95%CI:2.62~4.08,P<0.000 01;OR=3.17,95%CI:1.34~7.50,P=0.009];TFS-UAS较NS-UAS能减少术后发热(OR=0.30,95%CI:0.21~0.44,P<0.000 01);TFS-UAS与S-UAS术后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16,95%CI:0.03~1.00,P=0.05)。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TFS-UAS较常规鞘在f-URS碎石术有更高的SFR,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该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2025年09期 v.40;No.381 830-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2K]

综述

  • 经会阴前列腺激光消融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研究进展

    吴杨杨;赵立明;杨嘉祺;任玉林;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导致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BPH的金标准术式,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术后多伴随性功能障碍。近年来已经证明经会阴前列腺激光消融术(transperineal prostate laser ablation, TPLA)治疗BPH安全有效的同时保可留患者性功能。本文对TPLA治疗BPH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40;No.381 838-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 人工智能在膀胱癌无创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严鲁哲;邓丁山;刘金辉;祖雄兵;胡姣;贺筠博;

    本文综合探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膀胱癌无创精准诊断中的研究现状。目前,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技术对于膀胱癌的无创诊断的变革已经到来,极大地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影像学AI能够通过分析医学影像数据,辅助判别微小病变,并有助于膀胱癌的分期、分级、预测淋巴结转移等;尿细胞学检查的AI则通过分析细胞图像提高了诊断的稳定性;膀胱镜检查中的AI可帮助医生在有创活检前对肿物进行无创识别。尽管在临床实践中AI技术的应用还存在挑战,如模型的准确性与可解释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及跨中心数据收集和参数整合的复杂性等。但随着技术创新和多学科合作的深入,AI在膀胱癌的诊治中展现出的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2025年09期 v.40;No.381 84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病例报告

  • SMARCB1/INI1缺陷型肾髓质癌3例

    李浩;张保朝;秦海翔;杭俊可;陈亭亭;郭宏骞;纪长威;

    SMARCB1/INI1缺陷型肾髓质癌是一种与镰状细胞性贫血高度相关、且以SMARCB1基因缺失为分子特征的侵袭性肾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困难、转移风险高、预后极差,是当前泌尿系统肿瘤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本研究通过分析3例经病理及分子检测确诊的SMARCB1/INI1缺陷型肾髓质癌病例,首次系统性揭示其与集合管癌的鉴别诊断要点,并发现早期影像学联合免疫组化(INI1蛋白缺失)在避免误诊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提出该病在非镰状细胞人群中的潜在发病可能性,拓展既往认知;并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验证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转移患者的生存获益,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本成果将为提升这一罕见肿瘤的早期识别率、优化治疗策略提供新的循证依据,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5年09期 v.40;No.381 849-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读者·作者·编者

  • 严正声明

    <正>《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最近频繁发现有冒充编辑部工作人员添加微信的非法行为: ①骗子冒充我刊编辑部工作人员,以抽查数据为由,通过邮件的方式请作者添加其为微信好友,借以窃取相关信息,甚至索取费用。②骗子冒充我刊编辑部编辑,直接通过微信邀请本刊作者或编委为微信好友。以上行为均对我刊及广大作者、读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特此郑重声明:我刊迄今为止未发过对往期稿件抽查数据的要求;本刊编辑一般不会主动加作者微信,请广大作者谨慎对待添加微信行为,谨防受骗。

    2025年09期 v.40;No.381 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 下载本期数据